没几日他就到镇上人牙行或者路上的小乞儿中挑了不少年龄不大的姑娘和小哥,除了在学堂念书,吃住都算在他上,反正他手里的银钱够他们吃十几年了。
但听到那个学院只招女和小哥的时候,所有人的脸都变了,家里的男娃要读书每年都要不少银钱了,疯了才会去送姑娘和小哥去,再说他们读书又有什么用,那不是浪费钱吗,问过的几乎都臭着一张脸走了。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一章继续阅读!)
他们随意的评定一个女是否合格,艳羡书中的富家公,是因为他们自诩尚,一心只读圣贤书,并不知柴米油盐贵,一边享受着家中妻的付,一边漠视着他们的努力,既想要他们持家里,生育女,侍奉公婆,又需要他们能陪自己风雪月,谈人生理想,诗词歌赋,既要又要就是他们的本。
到了九月中,学堂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各个村的人这时也才知陆家建的竟然是一个学院,学院好啊,而且离家里这么近,不用到镇上去,吃住都能在自己家也能省一笔钱,他们一直觉得孩吃不了什么,但每年镇上书院的住宿学杂费都如此昂,如今有了个便利的,自然都喜笑颜开的上门打听。
李有才看着匣中的银,并不觉得有多兴,这世要变一变了,而且他相信很快就会变了。
当然是因为陆青山余威还在,都记着他当时帮村里人留粮最后多挣了不少钱的事,摔了饭碗骂娘,这不是人的事儿,议论归议论,找上门去就没必要了,反正他们最后也没有送自家的孩到那个学院去。
万事开难,李有才也不气馁,学院建的大,除了学堂,还建了几间宿舍,村民不愿意送孩来,他有的是办法找孩来。
村里一时间议论纷纷,好几日过去,村民们从一开始的兴致到最后几乎都不搭理了,学院没招到学生,这也不算意外,没人找上门来骂他们,都算是比较好的结果了。
但由此也可以知,在那些文人雅客中,一个女读书识字品洁,并不是值得他们特意去赞许的,她的人生还是要有一个男人,从而她的生命才有意义,仿佛她的价值只有嫁了人才能被评定。
因为无论他们臆想如何,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他靠这本书挣得盆满钵满,自然也不会想他们是如何去评价这本书的,更不会否定他们的猜想,毕竟都是衣父母,他最主要的还是要挣银。
不得不说,他们的臆想很神奇,但李有才文中篇幅都是围绕着那女展开,也不知为何最后他们讨论的都是那富家公,甚至艳羡那富家公娶了一个惺惺相惜的女,而不是夸赞那女洁的品质,李有才不理解,李有才震惊,但他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