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汉也多,我今儿回去就跟他们说。”
“对了,轻舟小,你们招不招外村人啊?”还有人想把自己娘家或者女儿婆家的亲戚也都来。
“谁不想多挣几个钱呢,”月笙坐在树墩上,抬看着成群的麻雀从天上飞过,“你建新房的事儿看的怎么样了?”
“哦哦,这样啊,那我这就回去说,你和月笙慢着儿啊。”
李轻舟也挨着月笙坐,“我问了好几家工匠铺,着咱们的设想,建个青砖瓦房,若是不包材料,价钱差不多都在三十两左右,包材料的话就得要五十两了。我是打算自己先把材料备齐了,再去镇上找家工匠铺把活儿包了就行,到时候让大伯和福贵儿帮帮忙,也用不着另外找人了。”
“我家两个儿也得空呢。”
“哎哎哎,你放心,我家汉多,个个都是能吃苦耐劳的,保帮你得好好的。”有老太太当即就挤上前来,跟李轻舟他们表态了,就算去镇上找活儿基本上也才这个价呢,还不一定能找得着。现在在村里就能活,有这样的好事儿,自然得先着家里人。
”
一听只要二十五个,大家都急急忙忙往家赶,生怕走得慢耽误了。没一会儿功夫,晒坝上就只剩了李轻舟和月笙两个人。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击一章继续阅读!)
仔细算算,他们这一番折腾可要不少银。八亩地的鱼塘,少说也要挖一个多月,二十五个人的工钱加起来就得七八十两。再加上买地的、建房的还有伙,怎么着也要一百多两。也就是他们现在开铺攒了些家底才敢这样,但能省的还是要省的。
“这些老人家一个个走路还真快。”李轻舟看着远去的佝偻背影打趣到。
“我也先回去了。”
建房不比挖鱼塘,得找专门的匠人才行,还要准备木料、砖、瓦片等各材料,李轻舟从县城回来后每天白日里就在镇上和附近的村跑,四打听这些东西。
看着有几位老太太说着说着好似要吵起来,李轻舟才不得不声打断,“我们暂且只要二十五个人,明天早上来我家说一声就行,外村人就先不必了。”
“行,那我明天先把鱼塘这边儿定来,之后就去白石村把材料拉回来。”
这年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也没有谁不愿赚钱。一天七十文,一个月也有二两银,省着用都能抵半年的销了。哪怕家里活计多,在场的老人家们也都打算一两个汉过来挖鱼塘,一时间竟纷纷炫耀起家里的人来。
“那也行,左右白石村就有烧青砖和瓦片的,离得也不算远。至于房梁,上山砍几先晾着就行,也能省钱。”